注:本文不涉及任何政治立场,作者坚决拥护「一个中国」。全部专用名词以引号标注。


当一只蚯蚓遇上另一只特别的蚯蚓,他们都爱上了对方,你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——他们要结婚!但是他们的朋友们想知道,谁穿白纱?谁穿西装?答案是——谁穿什么一点都没关系,因为蚯蚓爱蚯蚓。

——性别平等儿童读物《蚯蚓爱蚯蚓》

01 引言

2018年末,由于偶然的机会,在台湾交换学习了五个月。

这五个月间,台湾发生了很多事,就有「婚姻平权公投」(感兴趣请Wiki)。

两年后的今天,突然想记下这段彩虹之旅,也与各位感兴趣的朋友分享。

很多细节已经记不真切,请大家从只言片语和照片中体会。

02 象牙塔里的彩虹

这个题目来自一本在女书店发现的书——《欲望性公民——同性亲密公民权读本》

这本书不是畅销书而是酷儿研究学者文集,内容关于同性亲密关系上升为公民权议题,涉及医疗,宗教,政治等各个方面。

在「公投」前夕出版,并不是偶然。「婚姻平权公投」正是「同性亲密关系公民权」冲突最激烈的矛盾点。

女书店是台大附近女性主义学者活跃的交流场所,平日晚间和周末常有Workshop与学者签售活动,因而吸引了我的注意。

女书店楼下是女巫店,很多歌手出道前在这里唱过,不少去湾湾自由行的朋友都会打卡吧。


《欲望性公民》和台大附近有名的女书店


在台大选修了《应用伦理学》,十分凑巧的是,吳澤玫老师是时常活跃在女书店的学者。

吴老师是一位干练活泼的短发女性,尽管她认为反对「多元成家」者是「不可教化」的,也从未诱导我们去相信她的论调,而是鼓励同学们各执己见和她辩论。

虽然吴老师某方面意识很强,我反复追问台大为何最终没为有需求的LGBT学生单设宿舍,她磕磕巴巴地说「因为我们是华人,华人文化根深蒂固。」

台大也处处可见彩虹。专设的女性主义研究所,图书馆的图书和影音资料,新教学楼的「性别友善厕所」,甚至校门广场有一面彩虹旗。

这个性别友善厕所,就是男女都上同一间,每个位都是带锁隔间的冲水马桶。

台大学生对于LGBT的态度普遍包容甚至支持,尽管我认为其中有Peer pressure的成分,还有很多其他的原因。

「但是,象牙塔外的彩虹呢?」 有天吳澤玫老师问道。

「白色巨塔内,可否有彩虹?」医学院的老师也问道。

一语惊醒梦中人——在这个社会彩虹也并不明朗。我只是在象牙塔里年轻人的「同温层」中罢了。

自由的台大,处处可见彩虹

不放几张美食的照片,似乎不能说自己去过台湾(笑)。早餐台大农村的牛奶和面包,午餐小木屋松饼,晚餐食堂打自助餐,沿着淡水河畔夜跑5km,宵夜去夜市吃盐酥鸡。

也就是在夜市的街口,有几个学生模样的年轻人,戴着彩虹飘带在发宣传品——

台湾大学生普通的一天(笑)


03 The LGBT Pride

是关于LGBT Pride(不了解请Wiki)的宣传品。

「两好三坏,要去投哦」,短发小姐姐向每个接下宣传品的路人鞠躬。

我说会去参加LGBT Pride力挺,小姐姐说「谢谢你」,深深鞠了一躬。

「性平」即性别平等,「两好三坏」是支持同性婚姻的「投票」,「爱家联盟」是反对同性婚姻的组织。

LGBT Pride和「平权公投」宣传品

但是不是所有关于彩虹的宣传的目的都是纯粹的。有些商家借机做广告,比如手机游戏、社交App、服装品牌,也包括H&M。

不过我拍这面「LOVE FOR ALL」橱窗并不是想给H&M做广告,是想说彩虹元素也出现在闹市商区的街头巷尾,还有这个系列穿上很适合参加LGBT Pride。

「公投」期间,H&M的「LOVE FOR ALL」系列

2018.10.27,LGBT Pride是终身难忘的一天。

在这之前我从未穿着彩虹上过街,更不用说和那么多人一起。

当时的盛况无需赘述,直到今天我从照片中仍能体会到当时的心情。

其实LGBT Pride并非是为了「公投」临时举办的,每年多次在台湾不同城市都会举办。

可见彩虹团体为了争取「婚姻平权」,已经有计划地努力很多年了。

LGBT Pride路演的Couple,小姐姐颜值很可以

LGBT Pride街头盛况,起点在台大医院旁边

LGBT Pride也有不少外国人参加

04 后记

后来「婚姻平权公投」结果如何?

2019.5.18,在我离开1年又4个月后,台湾的同志婚姻法案通过了,尽管是「专法」而不是「民法」。

彩虹团体追求的「民法」,不仅是一个名头,是真正的平权,是法律的保障。

时至今日,我仍在一遍一遍思考,性取向是个人重要的社会属性,究竟是私领域的专属,还是应该公开化,甚至上升为公共议题?

也许对于大多数柜子里的朋友,难以逾越的不只是偏见之人的指摘,还有自己的性取向会如何影响自己的社会关系——家人,同事,朋友,暗恋对象,甚至伴侣。

从过去的自我质疑,到彩虹之旅后自我和解,我仍未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,也没有将自己的性取向公开化。

最后放上随手拍的台大附近小教堂的耶诞美景,突然醒悟这或许是两年后的圣诞又回忆起这段见闻的诱因。

「公投」期间,反对「婚姻平权」以宗教团体主持的「爱家联盟」曾在这里组织,以「保护下一代」这类口号针对普通家庭和老辈人「拉票」。

彩虹团体和年轻人理想中的「婚姻平权」,和一个社会普遍价值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冲突——西方宗教信仰、中国传统道德观,以及其他复杂的成分。「欲望性公民」,在厘清这些问题之前,恐怕还过于理想。

台大附近教堂耶诞盛装。「公投」期间,「爱家联盟」于此集结

最后的最后,请允许我放上最爱的《Carol》台译本结尾的一句话。

无论在千百个不同的城市中,在千百个不同的房子里,还是在遥远的异邦,她们都会携手在一起。在天堂,在地狱,都是一样。


需要更多的声音!

如果你也有想要分享的人生故事、作品鉴赏、时事评议,或是相关议题的调研、采访、综述,请发送邮箱 wdkpurple@outlook.com 并注明联系方式,如有采用还会有适量稿费哦~